| 钛酸钡陶瓷PTC效应的一个模型及其在发展优质PTC元件中的应用 |
| 钟涛
|
学位类型 | 硕士
|
导师 | 周本濂
|
| 1987
|
学位授予单位 |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
|
学位授予地点 |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
|
摘要 | 利用X-ray及SEM、TEM对BaTiO_3电子陶瓷的掺杂结构、表面形貌及晶界结构进行了观察。根据晶界为大量富钛非晶相的结果,指出Ti~(4+)在BaTiO_3 PTC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,并根据对以往人们工作的总结提出了一个解释PTC效应的模型。指出Ti~(4+)离子链的断裂导致PTC效应,“NTC”效应主要来自于非晶相,“膝弯”与相变延迟的形成来源于成份的涨落,电导率随掺杂浓度呈现峰值的现象主要为晶粒晶界偏析效应所引起。本文以非晶相形成的原因,对PTC的掺Sb、Mn关系及二次热处理的电压效应进行解释。指出掺Mn形成非晶半导体的二次PTC效应使材料整体PTC效应增强,低温热处理中非晶玻璃相的偏析导致二次热处理的电压效应。根据此模型的要点,对设计,制造PTC元件的具体工艺进行研究,制造出了达到和优于日本同类产品指标的BaTiO_3粉体和彩电自动消磁器。 |
页数 | 59
|
语种 | 中文
|
文献类型 | 学位论文
|
条目标识符 | http://ir.imr.ac.cn/handle/321006/17300
|
专题 |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
|
推荐引用方式 GB/T 7714 |
钟涛. 钛酸钡陶瓷PTC效应的一个模型及其在发展优质PTC元件中的应用[D].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.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,1987.
|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修改评论